新聞中心
23年行業深耕細作,見證成長歷程
23年行業深耕細作,見證成長歷程
2020.05.18 閱讀:3245
黃睿
“ MES系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”,筆者多年從事MES的實踐,這句話幾乎是這個圈子里的專家的口頭禪,誠然,沒有任何一套MES系統不經交付過程,就可以完美的匹配于企業的業務流程,盡快現在很多基于SaaS概念的云端的MES產品號稱可以2周上線,但是只有經過精心適配,深度融合的MES系統,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MES系統的價值,驅動企業不斷進步。
由于MES深度融合的特點以及的定制化原因的存在,我們將在MES上線的的各類矛盾將經過如下四關充分展現出來,雙方的聯合團隊均會遇見幾乎不可避免的瓶頸,以下重點探討這些瓶頸的具體表現,以及應對之策。
第一關:在系統的藍圖調研以及上線之前,最顯著的瓶頸是:“團隊磨合瓶頸”,表現如下
1)雙方團隊工作習慣的沖突
2)乙方團隊業務需求理解不到位的沖突
3)甲方成員需求描述不精準的瓶頸。
4)甲方期望與乙方成員表現脫節的瓶頸
5)最終藍圖無法達成共識
“團隊磨合瓶頸”的解決之道為:
1)雙方充分溝通工作的方式方法,以達成共識
2)雙方充分尊重對方的企業文化
3)乙方主動提供培訓的機會。
4)甲方主動參與重大項目流程的討論
5)項目管理委員會可開展適當的團建活動,加深項目組成員的尊重與融合。
第二關: 在系統的上線之后,以及系統驗收之前,最顯著的瓶頸是:“功能磨合瓶頸”,表現如下
1)從業務藍圖所中定制化的功能匹配度不夠
2)功能投入測試以及試運行后大量反復改動
3)流程及需求不明確所導致功能無法實現
4)功能Bug過多,導致無法上線
5)項目驗收時,功能依舊未100%實現。
“功能磨合瓶頸”的解決之道為:
1)雙方在制定藍圖描述必須明確完善,邊界清晰。
2)流程以及插件功能設計必須合理
3)甲方應關注“系統主流程”,抓大放小,不要浪費過多的精力在細支末節之上。
4)雙方控制需求發散,因為項目組的時間資源始終是有限制度。
5)甲方團隊應充分接受一些力所能及的開發工作,比如看板報表這類數據產出的開發項目。
6)所有的需求變更,必須控制在10%以內,否則項目延期是必然性的。
第三關: 在系統驗收之后一年之內,由于系統正常投入運行,在海量數據的作用之下,最顯著的瓶頸是:“性能磨合瓶頸”,表現如下
1)數據增量越快,系統操作會卡頓
2)系統的不流暢,會招至現場用戶的抱怨
3)甲方團隊想針對系統進行優化,但無從下手。
4)乙方團隊已經撤離,服務的及時性會打折
我們必須客觀認識系統在這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“性能磨合瓶頸”,這幾乎也是所有大型定制化項目所表現出來的必然過程,好比一部新車,當你拿到它的鑰匙開始上路,前面5000公里就是“性能磨合期”。
“性能磨合瓶頸”的解決之道為:
1)不要一味抱怨系統的性能不佳,本著持續優化的思想來解決這類問題
2)監控以及定位系統前后臺的業務邏輯,找到性能瓶頸,快速解決。
3)乙方提供《系統運維以及優化指南》,讓甲方的MES運維團隊找到鑒定-定位-優化-再鑒定的閉環方法
4)及時的監控系統后臺的負債性能,在數據庫層面以OrBit-MES為例,我們可以通過:索引優化-存儲過程優化-硬件能力優化-數據集群的優化 這樣的步驟來解決。
5)甲方始終要徹底接手系統的運維工作,并徹底掌握系統的優化過程,這樣方能長治久安。
第四關: 在系統驗收一年之后,由于系統性能基本優化完畢,甲方客戶希望系統所生產生的數據資產能得到充分的應用,并由此產生了瓶頸:“創新拓展瓶頸”,表現如下
1)希望定制擴展更多的流程,將更多的業務形態應用于系統中
2)希望集成更多的系統,比如APS、AGV、 SCADA系統、 智能貨架等等
3)希望能實現“高大上”的數據呈現,為客戶/管理層提供更多的數據服務。
“創新拓展瓶頸”的解決之道為:
1)選型時就要選擇開放的,平臺化的,可持續優化與拓展的系統
2)系統具有強大的API接口以及API說明文檔,能非常方便的集成第三方系統
3)系統具圖形化多版本的工作流建模能力,能從基本流程復制出更多個性化流程
4)“業務層代碼開源”且受控,在線開發工具以及版本管理等工具完善。
5)甲方團隊深入學習理解對象建模思想,徹底消化掌握并運用至爐火純青。
本文筆者有從業20年的MES項目經驗,參與過中國大大小小近100家的MES系統的建設落地,在我所參與的所有達到運行情況優秀水平的MES項目組,均能很好的理解并落實以上瓶頸的方法與策略,甲乙雙方均能站在項目充分協同的高度,來科學地管理MES項目,該投入資源就大力投入資源,該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就深入進行培訓,當仁不讓 ,視壓力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戰略機會,最終取得輝煌的運維效益,而不是“事不關已,反正有乙方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消極態度。
當您的企業在做出正確的選型決定時,其成功的要素已早早的被選型時的產品以及乙方團隊的能力所決定,所以一定要全局思考,科學決策,方能應對上述各類瓶頸而游刃有余之。